首页  >  经济动态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航空航天:引领制造业 开启新未来
发布时间:2019-05-13
       情怀与机遇  
  航空航天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最高水平,谁能抢占航空航天产业高地,谁就能引领制造业。  
  在西子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王水福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架C919客机的模型。2017年5月5日,这架白色机身、蓝色绶带、绿色尾翼的大飞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跑道上一飞冲天,标志着中国载人航空事业正式迈入了崭新的阶段。而C919大飞机发电机舱门和辅助动力装置门正是由西子航空研制。 
  C919客机的模型,是对成功首飞的纪念,但对王水福来说,摆架飞机模型更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要以航空制造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西子旗下的各个制造产业。从做电梯、做锅炉、再到做地铁盾构机、立体停车库,直到如今成为民用航空飞机的配件企业,王水福和西子人用了近四十年的时间来攀登高端制造业的高峰。  
  “鼓励传统产业切入航空关联工业环节,不但前景广阔,而且符合传统产业向现代工业转型的导向。”省经信委有关人士表示,在浙江传统产业发展竞争优势削弱、转型步伐偏慢的背景下,大力发展航空工业,及早切入到全球航空工业市场,将催生工业经济的新增长点,有效破解工业转型中增长乏力的困境。这也正是西子航空一再被提及的引领意义。  
  今天的西子航空,手中握着的已经不止是中国商飞C919大飞机一级机体结构供应商中唯一的民企这一张“门票”,它已经成为欧洲空客、美国波音、加拿大庞巴迪、中航工业和中国商飞等国内外5大航空巨头的供应商,并获得了这5大航空巨头的287项特种工艺认证资质。  
  谈起航空、飞机,王水福的眼神里闪烁着兴奋,这兴奋来自于过去10年间的积累和作为,更来自于面向未来的无限机遇。  
  去年,波音发布了《2018-2037中国民用航空市场展望》,预测中国未来20年间将需要7690架新飞机,总价值达1.2万亿美元。与2017年度发布的预测相比,新飞机需求的数量调高了6.2%。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万亿级美元的民用飞机市场。  
  而环顾杭州,我们可以看到,北有天津空客,东有上海商飞,南有舟山波音,这些组装基地和生产基地在杭州周边形成了强大的外溢效应,无疑为杭州航空产业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提供了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  
  同样是去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航空产业打造成为浙江大湾区的金翅膀,高水平实施浙江“大航空”战略。再往前一年,《浙江省航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印发,规划指出,争取到2020年,实现全省航空制造业产值1000亿元,打造成全国领先的航空制造高地、全国通用航空业发展示范省。规划提到,钱塘新区等区域正在加快集聚航空制造项目,推进航空航天特色产业园建设;建德航空小镇已被列为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杭州航空产业发展正逢其时。  
  钱塘新区逐梦大航空  
  “杭州的航空产业发展已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在此契机下,就是要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有关专家说。钱塘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园已然走在前列,曾经承载着几代中国人梦想的国产品牌大飞机C919中的舱门及相关配件,是杭州制造出品。此外,浙江航空研究院(艾美依项目)等都已纷纷入驻,为杭州航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走进百合航太复合材料生产车间,这里的景象与2018年初大相径庭,新增的两条预浸料生产线将企业产能大幅提升。作为上市企业百合花集团进军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探索,百合航太主攻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高分子复合材料。  
  “从大国重器‘复兴号’等国内高端轨道交通到法国庞巴迪、中航通飞等,都有我们产品的身影。”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拿到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最高级别之称的AS9001C标准体系认证后,企业加大与客户的合作,把握住了发展新风口,2018年实现产值大增长。  
  杭州的实践证明,“航空制造”不仅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钥匙”,更是助力“大国重器”的发展引擎。  
  在2018年6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浙江大学科研团队潜心十五载——飞机装配,有了国产自动化设备》文章,深入解读浙江大学在飞机装配领域的创新成就。  
  这个科研团队,正是落地在钱塘新区的浙江大学航空研究院(艾美依项目)的主力研究队伍——浙江大学柯映林教授带领一批资深航空人才用了15年的心血,成功研制了17套飞机自动化装配系统和两条总装脉动生产线,为以歼-20、运-20等为代表的国家重点型号军用飞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那么,面对一条全新的赛道,杭州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航空制造产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浙江民间资金丰富,有不少民企有资金实力,想转型但不知如何转,若有国际巨头来杭州投资,民企有更多参与机会。”有关专家表示,发展航空制造业,政府的角色非常重要。  
  世界各国和国内各地发展航空产业的经验表明: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中国西安、上海等城市发展航空产业都采取了“企业大投入、政府小投入,成功共享,风险共担”的发展策略。“杭州应该以波音完工工厂落户为契机,把航空制造产业列为战略性重点发展产业,立足自身优势和发展要求,高度重视并重点发展航空制造产业,加强规划顶层设计,理顺航空产业发展链,抓住历史性的机遇。”  
  “航空镇”华丽变身“航空城”  
  当前,国家从战略高度明确了航空工业在国防、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确立了加快发展航空工业的新思路。航空基础薄弱的浙江,如何借力发展、奋力追赶?  
  “由于通用飞机复杂程度、技术难度、制造标准等准入门槛要低于大型飞机,符合浙江的要素禀赋特征和比较竞争优势。浙江可以而且应该把通用飞机制造作为下一阶段制造业崛起的主攻方向之一,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实现率先突破。”航空业内人士表示。  
  近年来,建德航空小镇在通航制造领域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引进了大棕熊100系列Ⅱ飞机生产组装制造基地,去年12月20日首架飞机下线;与华奕无人直升机项目公司合作,投资6亿元开展无人直升机研发制造,实现无人直升机批量生产……  
  业内专家指出,通航产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将更多体现在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上,航空小镇实质上是依托飞行进行关联产业开发。而建德航空小镇的定位就是“通航产业浙江样板”,以发展航空运营和航空主题乐园等服务业为切入点,通过传播航空文化,营造航空氛围,形成通航人气集聚,从而逐步发展并形成航空制造、航空服务和航空休闲旅游等通航全产业链。  
  目前,建德航空小镇已构筑了全省最完备的通航服务体系:一方面,打造通航总部平台。省机场集团投资的浙江通航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部落户小镇,总投资20亿元,将在建设全省低空飞服中心、全省航空产学研培训基地、通航重点实验室等八大领域开展合作,全力打造全省通航总部平台;另一方面,搭建通航科研平台。与中国航空器材集团一起打造全省的空中应急救援中心基地项目,总投资20亿元,目前建设方案已经报省政府;浙江传媒学院航空学院正式开学,一期招收了空乘、无人机、机务维修、机场运行管理四个专业约200名学生;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共同组建杭电建德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创业中心;联合省机场集团、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共同建设省级通航产业重点实验室;成立上海技术产业研究院浙江创新院,重点打造北斗产业化、先进装备制造等平台。  
  与此同时,航空小镇正变得更加“好玩”:上半年计划开通“千岛湖-横店-舟山”的低空固定运输航线并设立主运营基地,新增航空小镇梦想工场、航空飞行营地等新业态,还有航模大赛等规格高、影响大的活动赛事也将在这里举行。  
  “通航产业是朝阳产业,也是一个万亿级产业,具有全产业链长、服务范围广阔、带动相关领域发展作用强等特点。”建德经济开发区(航空小镇)主要领导表示,发展通航产业既能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能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建德航空小镇无疑是全省的先行者和示范区。  
  据介绍,下一步,建德市将加大对通航飞机、无人机研发制造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引进通航领域高层次人才力度,实现通航服务、通航制造、通航旅游的全产业链发展。同时,还将谋划建设水上机场和第二机场等,构建客运与货运同步发展的立体化空中交通网络,逐步实现从“航空镇”到“航空城”的蝶变,全力打造成通航产业“浙江样板”,国家级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国际知名通航休闲旅游目的地。  
  空天信息,未来已来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杭州正在努力构建航空航天的产业优势。航空之路已经起航;另一方面,杭州也在积极布局航天领域。  
  “发挥云栖小镇的平台作用,坚持技术融合、产业融合、军民融合方向,推动北斗应用自主创新,支持浙江制造走向世界”——这番话是2017年云栖大会前夕,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走访云栖小镇时所做的题词。他高屋建瓴地提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要与以北斗为代表的空天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  
  2018年11月,孙家栋院士领衔的杭州北斗时空研究院项目在云栖小镇正式落地。  
  “就像五六年前的云计算,航空航天产业的本质是数据的应用。云栖小镇正先行布局,抢占人才、资本、技术的高端要素,打造一个新兴高端的未来产业。”云栖小镇负责人吕钢锋说。  
  而当航天与数据“携手”,杭州就有了新道超车的机会。“杭州充分利用数字经济的先发优势,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应用为主线,积极布局空天信息产业。”杭州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云栖实践正是杭州发展空天信息战略的最佳落地。就在2018年11月16日,2018空天信息大会在杭州云栖小镇召开。借助这次大会,杭州抢抓机遇“插旗”空天信息应用与产业化高地,强化信息资源整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发挥空天信息技术的泛在作用,在更广的范围将其应用于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工作,使更多的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的新理念、新模式从杭州迸发、去影响全国,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我们有坚定的信心推动空天信息产业在杭州创新土壤当中生根、发芽、结果,为杭州数字经济发展再添新的活力。”杭州市委主要领导表示。  
  2018年10月28日举行的2018杭州国际女子马拉松上,千万跑迷在领略到赛事乐趣的同时,也充分享受了一场“美丽江景画卷”的视觉盛宴。这是国内首次实现重大体育赛事的“5G高清直播”,也是史上首次马拉松赛事的5G高清视频直播——背后的技术力量就是来自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  
  “我们看上了杭州滨江这片创业热土,聚集着像阿里巴巴、海康威视这样的信息类一流企业。我们则是一所工科院校,在航空航天和信息领域有着巨大的优势。我们的强强联合,就是要把信息板块在滨江落地,建立高水平的信息学科领域的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说,到时候,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优秀的院士团队都会引入高新区(滨江)。  
  一股蓬勃的航天力量正在杭州集聚。一个全新的产业也让城市的未来充满了想象。  
  在当今世界航天领域,微纳卫星的研制与应用日渐成为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方向。2014年,中国政府宣布鼓励商业资本进入航天领域,这引发了中国民营企业进入这一行业的热潮,促进了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在微型和纳米卫星领域,未来五年到十年,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在杭州,就有一家“高大上”的微小卫星科研生产机构——浙江大学微小卫星研究中心。“我们现在做的皮卫星含燃料的质量在0.1千克至1千克,手机上的芯片和传感器都能用在上面,运载火箭一次能发射几十颗这种卫星。”浙大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主任金仲和表示。  
  早在2010年9月22日,浙大微小卫星研究中心研发的两颗“皮星一号A”小卫星,就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顺利送入轨道,这是我国首批公斤级卫星。2015年9月,两颗浙大的“皮星二号”卫星再次上天。  
  “我们正赶上了空间应用领域的一轮革命,中国的微纳卫星事业还正处于懵懂和起步阶段,有很多的商机。扩展新的应用领域大有可为,真正面向用户的领域是我们应该值得去探索的空间。”金仲和说,微纳卫星能够提供低成本,接近实时更新的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微纳卫星技术相结合,催生了颠覆式的商业应用模式。目前微纳卫星已经从实验应用型向服务型转变,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心也将在加强卫星通信、导航和遥感的融合应用领域着力,加速培育“互联网+卫星应用”的新业态。  
  近年来,美国新兴的私营航天企业发展异常迅速,新概念、新格局正在快速形成,究其原因正是世界航天产业经过长期的沉淀,加上新兴科技的不断出现,使得企业拥有了强大的驱动力,能够利用新科技破解产业链中的痛点——这也正是浙江大学微小卫星研究中心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的机遇所在。  

  空天信息,未来已来。虽然现在杭州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同时也在多点集聚、靶向用力。目前杭州正在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针对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实际和市场形势,吸收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出台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实效性的政策,营造更好的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而各相关企业也正在把创新作为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树立长远目光,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研发攻关,努力抢占发展先机,探索成立产业联盟等新举措,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补链强链、抱团发展,整合各类资源推动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