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动态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杭州宣布一个重大计划!杭氧、浙麻、杭一棉,这些名字提醒我们,杭州是共和国历史上的工业重镇呢
发布时间:2019-09-23

       9月20日下午,杭州市召开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动员大会。


       为什么针对制造业专门召开一次大会?


       在今年7月底召开的市委全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谈杭州制造业时曾说,制造业,已经成为杭州经济发展中的最大短板。要争取打一个杭州制造业“翻身仗”。


       市委全会报告中指出,杭州要坚持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形成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一方面要持续打造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另一方面要不失时机地实施“新制造业计划”。


       杭州,在大多数人印象里,是一个旅游城市;但其实说到制造业,杭州曾经是共和国历史上的工业重镇。


       制造业,在杭州有着非常辉煌的历史。全亚洲最大的麻纺织企业——浙江麻纺织厂、我国第一座现代化丝绸联合企业——杭丝联、浙江历史最悠久的机械纺织企业——杭州第一棉纺厂、华东地区最大的制氧厂——杭氧……无数个中国第一、浙江第一,都曾在这里诞生。


纺织工业曾创造多个中国第一


       300多年前,张小泉带其子张近高在吴山北麓大井巷搭棚设灶,打制剪刀,拉开了杭州近现代工业的大幕。

       清光绪十五年(1899年),通益公纱厂创办,这也就是后来杭州第一棉纺厂的前身。


       1934年,钱学森、钱学渠堂兄弟来到中央飞机制造厂(笕桥机场)当学徒,可见当时杭州的工业地位。今年4月12日,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入选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名单。


       新中国成立后,杭州的工业重镇地位逐渐确立。杭一棉从1956年开始,新建了10696平方米西纺车间,安装了2万枚纱锭和9120枚线锭,规模全国领先,纺织质量全省之冠。


       杭一棉当时的辉煌程度,从它完备的社会服务体系可见一斑。20世纪60-70年代,杭一棉已建有托儿所、幼儿园和职工子弟学校,从小学到初中全部免费教育,还开设高中班和职业班供职工子女选读。


       杭州纺织工业辉煌的代表还有浙江麻纺织厂和杭丝联。1949年,经毛主席亲自批准,浙麻开始筹建,它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黄麻纺织企业,号称当时“浙江大型企业航空母舰”。20世纪50年代,浙麻上缴的利税占到杭州财政的八分之一,产品远销日本、法国、美国等52个国家和地区。


辉煌时期的杭丝联,除生产机构外,也配套有图书馆、大礼堂、游泳池、幼儿园、托儿所、中小学、工人大学、医院、派出所、消防队、银行等各类生活配套服务机构。1984年被列入《现代中国一百项建设》中唯一的丝绸工业企业。1987年杭丝联在职职工达到6274人,退休工人4000多人,成为真正的“万人大厂”。

让杭州引以为傲的机械制造

       1950年8月,浙江铁工厂成立,三年后更名杭州通用机械厂。1954年工厂开始试制制氧空分设备,这就是后来的杭氧

       1970年从部队退伍后,石焕敖进了杭氧,先后当过镗工、技术员,后来当了工段长,车间副主任,2005年退休。昨天我们采访了他,回忆起杭氧的辉煌过去,石焕敖自豪不已:“当时杭氧厂铸造水平是一流的,铸造过毛主席铜像;南山路净慈寺南屏晚钟也是杭氧重铸的。”


       南屏晚钟是西湖十景中问世最早的,始建于南宋,盛名于明朝洪武年间,后在19世纪的连年战乱中悄然消失,钟声沉寂近百年。杭氧重铸铜钟,让绝响百年的钟声得以延续。


       杭氧,杭州工业体系中的一颗璀璨明星,现在依然是杭州骄傲,国之重器。去年,杭氧登上央视大型纪录片《大国重器》。片中亮相的“世纪工程”——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化工项目所采用的十万等级空分装置,代表了我国空分设备领域最高水平,技术上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毫不逊色。其产品雄踞世界5强,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并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杭州机械工业,同样让杭州引以为傲。


       杭汽轮,1958年研制了全省第一台750千瓦电站汽轮机,当时这里生产的汽轮机除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出口亚非拉等19个国家和地区。


       杭汽轮高级技师吴国林说,在杭汽轮上班,对象都特别好找。更让他自豪的是,杭汽轮的汽轮机设备,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和西门子、三菱等企业同台竞争。


       杭锅,燃气轮机余热锅炉、水泥窑余热锅炉等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迄今为止生产了上千台(套)节能型环保余热锅炉,这些产品全部投运,年发电量相当于一个三峡水电站!


       杭州大河造船厂,上世纪70年代全盛时期,生产技术在杭嘉湖一带领先。西湖上第一条脚踏游艇、第一条画舫都由它设计制造。它还是国内第一家研发电瓶车的企业。


上世纪80年代 

杭州工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在50%以上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杭州工业快速发展。

       杭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翁佩君给我们提供一组研究数据,在上世纪整个80年代,杭州工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在50%以上,特别是1984年到1988年,每年都维持在30%左右的增幅。6年时间工业产值迈过了三个百亿元门槛。


       翁佩君说,当时,杭州的四大支柱产业,机械电子、纺织丝绸、化工医药、轻工食品,产值占全市的86%,利税更是占到了79%。可以说,当时是工业制造业撑起了整个杭州经济。


       比如华丰造纸厂,其生产的干轧螺纹全麻礼品烟纸,是国庆十周年招待外国贵宾使用的“熊猫牌”和“中华牌”香烟指定用纸。到1978年,华丰造纸厂生产卷烟用纸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拷贝纸、电话纸、牛皮箱板纸产量全国第一。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后,华丰造纸厂都是杭州重点利税大户。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杭州这四大支柱产业全部突破百亿元大关,就以产值最低的纺织服装来说好了,全国30个产业集聚地,杭州位列第9,与大连、青岛、北京、上海、宁波、温州、石狮组成了中国服装产业的黄金连线。


       进入新世纪,杭州工业继续发力。2001年,杭州市提出“工业兴市”战略,从2002年到2005年,杭州工业产值连续迈过4个千亿元大关,突破了5000亿元。2006年产值更是超过东北三省省会城市沈阳、哈尔滨、长春三市之和。


       但也就是从这一年起,杭州服务业开始取代工业,成为杭州经济支撑。2007年,杭州第三产业产值首次超过工业,宣告了杭州从1958年起工业作为第一经济的50年历史终结。


打造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发展“双引擎”

加快推进新时代杭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杭州,历来被认为是风花雪月之地,为何能成为中国工业文明的摇篮?杭州历史学会副会长仲向平说,这要感谢京杭大运河。


       在公路不是很发达的过去,水路是运输物质的重要方式,特别是重装工业,原材料、生产设备、产品,都需要走水运。大运河穿杭州城而过,又是长三角重要枢纽城市,所以杭州的工业区,主要集中在运河边。加上笕桥机场、浙赣铁路加持,形成了水陆空运输体系,发展工业再合适不过。


       不仅纺织、机械、冶金、造纸、制药等重工业辉煌,轻工业同样是杭州的骄傲。


       新人结婚,女方指定要有杭州搪瓷厂的餐具;很多人因为能用上杭州热水瓶厂的西湖牌气压保温瓶,感觉很有面子。此外还有王星记、万事利、娃哈哈等企业,几乎杭州老百姓日常吃穿用度,都能在杭州找到生产企业。


       数字经济,带动了杭州新一轮发展。但杭州也认识到,制造业这条“腿”,杭州不能瘸。


       杭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周旭霞说,如果把杭州经济比作一栋房子,制造业是框架,数字经济是装修。没有框架支撑,整栋房子很快就会坍塌。只有框架牢靠,装修漂亮,整栋房子里才能住得安心、住得舒服。


       今天下午召开的“新制造业计划”动员大会,目标是打造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发展“双引擎”,加快推进新时代杭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都市快报